笔趣阁 www.biqubao.net,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:第一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28.见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。
29.见《三国志·董卓传》。
30.见《后汉书》之《袁术传》、《刘表传》、《刘焉传》。
31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英雄记》。
32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正文及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。
33.董卓曾拜曹操为骁骑校尉,被曹操拒绝,并逃出洛阳。联军成立后,袁绍任命曹操“行奋武将军”。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。
34.见《三国志·鲍勋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。
35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。
36.本卷所述曹操事迹无另注者均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。
37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正文及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。
38.见《三国志·鲍勋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。
39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。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劫持到长安。
40.见《三国志·荀彧传》。
41.见《三国志·荀攸传》。
42.见《三国志·程昱传》。
43.事见《三国志·郭嘉传》。另据《三国志·荀彧传》,荀彧推荐郭嘉是在建安元年,曹操担任司空也在这年。郭嘉职位为司空祭酒,也可证郭嘉到曹操手下应在此年。
第二章
1.貂蝉是元代戏剧家编出来的。杂剧《连环计》说,貂蝉姓任,是任昂的女儿,名红昌,因为在皇宫里管貂蝉冠,所以叫貂蝉。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吕布杀董卓被说成是王允施了美人计和离间计。
2.王允事请参看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。
3.见《三国志·吕布传》。
4.见《三国志·董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英雄记》。
5.见《三国志·董卓传》裴松之注引谢承《后汉书》,但此事裴松之认为不实。
6.见《三国志·毛玠传》。
7.董昭事见《三国志·董昭传》。董昭在三国中可能连次要人物也够不上(请参看陈迩冬《闲话三分》)。但他戏份虽然不重,每次出场却都在节骨眼上。曹操的迎奉天子和后来成为魏公、魏王,便都与他有关。详见拙著《品三国》。
8.见《三国志·董昭传》。
9.见《曹操集·上杂物疏》。
10.汉制,列侯三级,亭侯之上是乡侯,乡侯之上是县侯。
11.见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春秋》。
12.奉天子以令不臣,是毛玠的说法;奉天子以令天下,是贾诩的说法。见《三国志》之《毛玠传》和《贾诩传》。
13.诸葛亮的说法见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,孙权方面的说法见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。
14.田丰的说法见于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春秋》,沮授的说法见于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传》。沮授的说法在前,田丰的说法在后。
15.见《三国志·荀彧传》。
16.见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。
17.见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传》。
18.比如后来袁绍要打曹操,沮授和崔琰便都说“天子在许”,攻打许都“于义则违”。诸葛亮也说曹操“挟天子而令诸侯,此诚不可与争锋”。
19.见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。
20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。
21.据《三国志·张绣传》正文及裴松之注引《傅子》,当时曹操做了两件不该做的事。一是强纳张绣的婶婶为妾,这让张绣感到屈辱;二是拉拢张绣的贴身部将胡车儿,这使张绣感到威胁。曹操听说张绣不满,恐怕变生不测,也起了杀心,但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,于是张绣突然反叛。
22.贾诩事见《三国志·张绣传》。本次事件的设计是:张绣采纳贾诩的计策,对曹操说部队要移动一下,又说军车少,载重多,请求允许让军士们把铠甲都穿在身上,武器都拿在手中。曹操没有怀疑,照准。结果张绣的部队路过曹营的时候,发动突然袭击。见《三国志·张绣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。
23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春秋》。
24.张绣投降在建安四年十一月,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。
25.传国玉玺是汉灵帝中平六年(公元189年)太监张让等人作乱时丢失的,后来被孙坚获得,又被袁术从孙坚夫人那里强行夺了过去,事见《后汉书·袁术传》。
26.袁术事见《后汉书·袁术传》。
27.见《三国志·袁术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。
28.见《三国志·吕布传》。
29.刘备事如无另注,均见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。
30.关于郭嘉的意见,《三国志·郭嘉传》裴松之注引用了两种说法。《魏书》的说法是,有人对曹操说:“备有英雄志,今不早图,后必为患。”曹操问计于郭嘉,郭嘉表示不能杀刘备。《傅子》的说法则是,郭嘉主动去找曹操,说:“备终不为人下,其谋未可测也。古人有言,一日纵敌,数世之患。宜早为之所。”但当时曹操“奉天子以号令天下,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”,就没有听郭嘉的。等到刘备公开背叛曹操时,曹操便“恨不用嘉之言”。因此周泽雄先生认为,郭嘉的意见是软禁。
31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。
>
28.见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。
29.见《三国志·董卓传》。
30.见《后汉书》之《袁术传》、《刘表传》、《刘焉传》。
31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英雄记》。
32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正文及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。
33.董卓曾拜曹操为骁骑校尉,被曹操拒绝,并逃出洛阳。联军成立后,袁绍任命曹操“行奋武将军”。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。
34.见《三国志·鲍勋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。
35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。
36.本卷所述曹操事迹无另注者均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。
37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正文及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。
38.见《三国志·鲍勋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。
39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。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劫持到长安。
40.见《三国志·荀彧传》。
41.见《三国志·荀攸传》。
42.见《三国志·程昱传》。
43.事见《三国志·郭嘉传》。另据《三国志·荀彧传》,荀彧推荐郭嘉是在建安元年,曹操担任司空也在这年。郭嘉职位为司空祭酒,也可证郭嘉到曹操手下应在此年。
第二章
1.貂蝉是元代戏剧家编出来的。杂剧《连环计》说,貂蝉姓任,是任昂的女儿,名红昌,因为在皇宫里管貂蝉冠,所以叫貂蝉。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吕布杀董卓被说成是王允施了美人计和离间计。
2.王允事请参看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。
3.见《三国志·吕布传》。
4.见《三国志·董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英雄记》。
5.见《三国志·董卓传》裴松之注引谢承《后汉书》,但此事裴松之认为不实。
6.见《三国志·毛玠传》。
7.董昭事见《三国志·董昭传》。董昭在三国中可能连次要人物也够不上(请参看陈迩冬《闲话三分》)。但他戏份虽然不重,每次出场却都在节骨眼上。曹操的迎奉天子和后来成为魏公、魏王,便都与他有关。详见拙著《品三国》。
8.见《三国志·董昭传》。
9.见《曹操集·上杂物疏》。
10.汉制,列侯三级,亭侯之上是乡侯,乡侯之上是县侯。
11.见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春秋》。
12.奉天子以令不臣,是毛玠的说法;奉天子以令天下,是贾诩的说法。见《三国志》之《毛玠传》和《贾诩传》。
13.诸葛亮的说法见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,孙权方面的说法见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。
14.田丰的说法见于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春秋》,沮授的说法见于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传》。沮授的说法在前,田丰的说法在后。
15.见《三国志·荀彧传》。
16.见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。
17.见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传》。
18.比如后来袁绍要打曹操,沮授和崔琰便都说“天子在许”,攻打许都“于义则违”。诸葛亮也说曹操“挟天子而令诸侯,此诚不可与争锋”。
19.见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。
20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。
21.据《三国志·张绣传》正文及裴松之注引《傅子》,当时曹操做了两件不该做的事。一是强纳张绣的婶婶为妾,这让张绣感到屈辱;二是拉拢张绣的贴身部将胡车儿,这使张绣感到威胁。曹操听说张绣不满,恐怕变生不测,也起了杀心,但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,于是张绣突然反叛。
22.贾诩事见《三国志·张绣传》。本次事件的设计是:张绣采纳贾诩的计策,对曹操说部队要移动一下,又说军车少,载重多,请求允许让军士们把铠甲都穿在身上,武器都拿在手中。曹操没有怀疑,照准。结果张绣的部队路过曹营的时候,发动突然袭击。见《三国志·张绣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。
23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春秋》。
24.张绣投降在建安四年十一月,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。
25.传国玉玺是汉灵帝中平六年(公元189年)太监张让等人作乱时丢失的,后来被孙坚获得,又被袁术从孙坚夫人那里强行夺了过去,事见《后汉书·袁术传》。
26.袁术事见《后汉书·袁术传》。
27.见《三国志·袁术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。
28.见《三国志·吕布传》。
29.刘备事如无另注,均见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。
30.关于郭嘉的意见,《三国志·郭嘉传》裴松之注引用了两种说法。《魏书》的说法是,有人对曹操说:“备有英雄志,今不早图,后必为患。”曹操问计于郭嘉,郭嘉表示不能杀刘备。《傅子》的说法则是,郭嘉主动去找曹操,说:“备终不为人下,其谋未可测也。古人有言,一日纵敌,数世之患。宜早为之所。”但当时曹操“奉天子以号令天下,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”,就没有听郭嘉的。等到刘备公开背叛曹操时,曹操便“恨不用嘉之言”。因此周泽雄先生认为,郭嘉的意见是软禁。
31.见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。
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