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www.biqubao.net,革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赵嘉仁退位,赵谦登基,太上皇专管学社。这个巨变在大宋朝廷里面引发的震动不到三个月就消散了,尤其是几个不开眼的家伙胡说八道被一撸到底之后,再没人谈论此事。只是有些官员突然就爱起‘谦~受益,满招损’这句话,特别是读第一个字的时候要有点停顿。
丈夫恢复正常让萧美美很高兴,得知有人如此用字,她不高兴了。找到赵谦说此事,赵谦淡然答道:“我会和太上皇一样,无讳。”
“这以后一定会出事。”
“既然一定要出事,出事了惩治违法不就好了。”赵谦很淡定。
“官家这是……何必呢。”
“我真不生气。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,为何要放在心里。”
“那些人是在表达对官家不满。”
“很正常。我娘提起我爹也许多不满呢。”
萧美美想起自己的婆婆对公公的冷嘲热讽,心中又是好笑又是好气。家庭就是如此,但是赵谦对官员未免有些过于放纵。不过丈夫有了决定,萧美美可不想干政。
若是说心里面毫无芥蒂,赵谦知道这肯定谈不上。不过这件事并不重要,至少在当下根本谈不上重要。和老爹谈完之后,赵谦这些天整理了思路,确定了他认为的关键。以至于赵谦甚至怀疑这帮人的反弹也许是感觉到了什么。
带着平静的心情继续自己的工作,赵谦突然接到了江浙高官贾唯信的报告。贾唯信在报告中表示,江浙省愿意自行筹备资金修建省内的铁路。先期计划将松江府城、宁波府城、杭州城、姑苏城连接起来。
建省之前已经有过几个府商议自筹资金修建铁路的事情,赵谦听说过,甚至有些府派人询问过赵谦朝廷会怎么看。事情最终没成不是因为大家不支持铁路,而是每个府都不大,各自财力有限,都不想由自己的府来承担大头。
建省之后的局面就不同了,江浙省里面名城颇多,松江府又号称富甲天下。出现各省要搞省内铁路是完全可以想象。只是看到铁路债券的利息居然高达每年15%,赵谦皱起了眉头。朝廷自己修铁路靠的是财政拨款,财政拨款就不需要考虑利息问题。
再看一遍规划书,江浙省不缺粮食,便是来十万倭国劳工也没压力。铁道兵是朝廷部门,工资是由朝廷财政支付。钱用来购买各种铁路设备,铁路设备生产周期和铺设周期可以算出来。这个周期不到两年,贾唯信认为两年后江浙省可以通过各种财税收入来还上这些钱。
赵谦左思右想都觉得不太对劲,就召集了会议。铁道部听完这个计划,上来就问:“这铁路修成之后归谁?”
这个问题问得好,其他大臣都看向赵谦。赵谦应道:“大家有什么意见就提,不用担心这个的可行性。若是各种意见综合起来证明这么做不可行,否了此事就好。”
话说到这里,财政部长斟酌着说道:“我倒是觉得这个可行。只是不知道铁道部有没有多余的人力来修建铁路。”
铁道部长答道:“铁道兵是一个萝卜一个坑,已经安排好了。”
“我是这么想的,只是我自己这么想。我看铁路现在修建的进度是路基和砟道先铺设好,铁轨什么的是一边铺设一边安装。这个铺设与安装能否分开来做?”
“肯定不行!”铁道部长干脆的否定了,“几百吨的东西不用火车来运,要用什么来运?”
“我的意思是江浙那边河流多,修铁路可以很多路段一起开工,修建铁路的速度会快很多。北部的铁路抽调些铁道兵,并不会让北边铁路修建速度降低很多,但是这些人在江南能以极快的速度修建起大量铁路。”
这话又让重臣们的目光落到了赵谦身上。赵谦没想到有人竟然提出调整以前定下的铁路建设计划。这种勇气……能算得上是勇于任事么?粗略一想,觉得这看法又很有道理。使用十份力量,总产量是十。把十份力量分成一和九两份,总产量变成十二,就意味着效率提升了20%。这样的变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
于是赵谦问其他大臣,“大家还有什么意见?”
本以为是一个可行性讨论会,一个多小时后居然谈出了三个要点。一自然是北方铁路的进度可否以正常进度而不是最高进度进行。二是地方筹款建设的铁路的所有权。三是可否为铁路建设发行债券。
赵谦以为铁道部会最激进,没想到财政部比铁道部更激进。赵谦询问财政部为何在铁路建设上如此坚持,财政部长答道:“铁路不光是交通工具,对经济拉动的力道难以想象。开封到海州(连云港)的货运量增加了五倍。海州人口在过去三年里面增加了一倍,而且还在不断有人涌入。海州城按照以前五倍的面积在建设,虽然欠了非常多的钱,但是税收也大大增加。”
这话让赵谦眉头微皱,他感觉财政部长对于债券异乎寻常的热情貌似有了理由。
财政部长把话说到了明处,“官家,当下局面是产销两旺。唯一问题就是谁为基础建设掏钱。”
“你们想用倭国劳工?”赵谦问道。
“不,倭国劳工是用来干那些大宋劳工不愿意干的辛苦差事。如果铁路通车,加上沥青官道,很多城市周边的农民就愿意进城干活。”
赵谦眼睛一亮,对财政部长的不满很快变成了赞赏。所谓‘轻民力’是指百姓干活之后不给钱,或者给很少的钱。财政部长的看法却非常正经,大宋农村人口并非不愿意干体力工作,只是他们不愿意干太过辛苦或者离家太远的体力工作。既然倭国人已经完美的补上了这个缺口,大宋农村人口愿意做的工作就需要良好的交通。
“官家,太上皇殚精竭智,为大宋打下极为良好的财政基础。若是没有铁路与这么多基础建设,我大宋财政收支平衡非常健康。太上皇的铁路与官家的沥青官道建设对国家有巨大好处,只是这些投资缺钱。不如发行债券,筹集资金搞建设。可... -->>
赵嘉仁退位,赵谦登基,太上皇专管学社。这个巨变在大宋朝廷里面引发的震动不到三个月就消散了,尤其是几个不开眼的家伙胡说八道被一撸到底之后,再没人谈论此事。只是有些官员突然就爱起‘谦~受益,满招损’这句话,特别是读第一个字的时候要有点停顿。
丈夫恢复正常让萧美美很高兴,得知有人如此用字,她不高兴了。找到赵谦说此事,赵谦淡然答道:“我会和太上皇一样,无讳。”
“这以后一定会出事。”
“既然一定要出事,出事了惩治违法不就好了。”赵谦很淡定。
“官家这是……何必呢。”
“我真不生气。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,为何要放在心里。”
“那些人是在表达对官家不满。”
“很正常。我娘提起我爹也许多不满呢。”
萧美美想起自己的婆婆对公公的冷嘲热讽,心中又是好笑又是好气。家庭就是如此,但是赵谦对官员未免有些过于放纵。不过丈夫有了决定,萧美美可不想干政。
若是说心里面毫无芥蒂,赵谦知道这肯定谈不上。不过这件事并不重要,至少在当下根本谈不上重要。和老爹谈完之后,赵谦这些天整理了思路,确定了他认为的关键。以至于赵谦甚至怀疑这帮人的反弹也许是感觉到了什么。
带着平静的心情继续自己的工作,赵谦突然接到了江浙高官贾唯信的报告。贾唯信在报告中表示,江浙省愿意自行筹备资金修建省内的铁路。先期计划将松江府城、宁波府城、杭州城、姑苏城连接起来。
建省之前已经有过几个府商议自筹资金修建铁路的事情,赵谦听说过,甚至有些府派人询问过赵谦朝廷会怎么看。事情最终没成不是因为大家不支持铁路,而是每个府都不大,各自财力有限,都不想由自己的府来承担大头。
建省之后的局面就不同了,江浙省里面名城颇多,松江府又号称富甲天下。出现各省要搞省内铁路是完全可以想象。只是看到铁路债券的利息居然高达每年15%,赵谦皱起了眉头。朝廷自己修铁路靠的是财政拨款,财政拨款就不需要考虑利息问题。
再看一遍规划书,江浙省不缺粮食,便是来十万倭国劳工也没压力。铁道兵是朝廷部门,工资是由朝廷财政支付。钱用来购买各种铁路设备,铁路设备生产周期和铺设周期可以算出来。这个周期不到两年,贾唯信认为两年后江浙省可以通过各种财税收入来还上这些钱。
赵谦左思右想都觉得不太对劲,就召集了会议。铁道部听完这个计划,上来就问:“这铁路修成之后归谁?”
这个问题问得好,其他大臣都看向赵谦。赵谦应道:“大家有什么意见就提,不用担心这个的可行性。若是各种意见综合起来证明这么做不可行,否了此事就好。”
话说到这里,财政部长斟酌着说道:“我倒是觉得这个可行。只是不知道铁道部有没有多余的人力来修建铁路。”
铁道部长答道:“铁道兵是一个萝卜一个坑,已经安排好了。”
“我是这么想的,只是我自己这么想。我看铁路现在修建的进度是路基和砟道先铺设好,铁轨什么的是一边铺设一边安装。这个铺设与安装能否分开来做?”
“肯定不行!”铁道部长干脆的否定了,“几百吨的东西不用火车来运,要用什么来运?”
“我的意思是江浙那边河流多,修铁路可以很多路段一起开工,修建铁路的速度会快很多。北部的铁路抽调些铁道兵,并不会让北边铁路修建速度降低很多,但是这些人在江南能以极快的速度修建起大量铁路。”
这话又让重臣们的目光落到了赵谦身上。赵谦没想到有人竟然提出调整以前定下的铁路建设计划。这种勇气……能算得上是勇于任事么?粗略一想,觉得这看法又很有道理。使用十份力量,总产量是十。把十份力量分成一和九两份,总产量变成十二,就意味着效率提升了20%。这样的变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
于是赵谦问其他大臣,“大家还有什么意见?”
本以为是一个可行性讨论会,一个多小时后居然谈出了三个要点。一自然是北方铁路的进度可否以正常进度而不是最高进度进行。二是地方筹款建设的铁路的所有权。三是可否为铁路建设发行债券。
赵谦以为铁道部会最激进,没想到财政部比铁道部更激进。赵谦询问财政部为何在铁路建设上如此坚持,财政部长答道:“铁路不光是交通工具,对经济拉动的力道难以想象。开封到海州(连云港)的货运量增加了五倍。海州人口在过去三年里面增加了一倍,而且还在不断有人涌入。海州城按照以前五倍的面积在建设,虽然欠了非常多的钱,但是税收也大大增加。”
这话让赵谦眉头微皱,他感觉财政部长对于债券异乎寻常的热情貌似有了理由。
财政部长把话说到了明处,“官家,当下局面是产销两旺。唯一问题就是谁为基础建设掏钱。”
“你们想用倭国劳工?”赵谦问道。
“不,倭国劳工是用来干那些大宋劳工不愿意干的辛苦差事。如果铁路通车,加上沥青官道,很多城市周边的农民就愿意进城干活。”
赵谦眼睛一亮,对财政部长的不满很快变成了赞赏。所谓‘轻民力’是指百姓干活之后不给钱,或者给很少的钱。财政部长的看法却非常正经,大宋农村人口并非不愿意干体力工作,只是他们不愿意干太过辛苦或者离家太远的体力工作。既然倭国人已经完美的补上了这个缺口,大宋农村人口愿意做的工作就需要良好的交通。
“官家,太上皇殚精竭智,为大宋打下极为良好的财政基础。若是没有铁路与这么多基础建设,我大宋财政收支平衡非常健康。太上皇的铁路与官家的沥青官道建设对国家有巨大好处,只是这些投资缺钱。不如发行债券,筹集资金搞建设。可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