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www.biqubao.net,曾国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两江治内的大小政事,曾国藩都可以移交给马新贻,惟有两件事他放心不下,要亲自交代一番。
第一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事,他拟亲赴上海一行。容闳得到消息,自己驾驶新制的火轮船由沪赴宁来了。曾国藩十分高兴。他兴致勃勃地登船观赏,并命容闳向采石矶开去。容闳开足马力,船在江面飞也似的前进,近两百里水路,不到两个时辰便到了。曾国藩坐在船舱里,颇有点意气风发之感。到了采石矶后,容闳又掉过船头,开回江宁。因为是下水,更快,一个半时辰便回到下关码头。曾国藩兴奋地说:"纯甫,这艘船比起安庆内军械所造的黄鹄号又要强多了,简直与洋人的船不相上下。"容闳说:"与前些年洋人的船相比,速度是差不多了,但洋人这两年造的船又快多了。洋人的东西日新月异,学不胜学。"同治七年九月初二日,曾氏上《奏陈新造轮船及上海机器局筹办情形折》,折中说:"窃中国试造轮船之议,臣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复奏购买船炮折内即有此说。同治元、二年间驻扎安庆,设局试造洋器,全用汉人,未雇洋匠。虽造成一小轮船,而行驶迟钝,不甚得法。二年冬间,派令候补同知容闳出洋购买机器,渐有扩充之意。湖广督臣李鸿章自初任苏抚,即留心外洋军械。维时,丁日昌在上海道任内,彼此讲求御侮之策,制器之方。四年五月,适容闳所购之器亦于是时运到,归并一局o""本年闰四月间,臣赴上海察看,已有端绪。七月初旬,第一号工竣,臣命名曰恬吉轮船,意取四海波恬厂务安吉也。其气炉、船壳两项,均系厂中自造。机器则购买旧者,修整参用。船身长十八丈五尺,阔二丈七尺二寸。先在吴淞口外试行,由铜沙直出大洋至浙江舟山而旋,复于八月十三日驶至金陵。臣亲自登舟试行至采石矶。每一时上水行七十余里,下水行一百二十余里,尚属坚致灵便,可以涉历重洋。原拟造四号,今第一号系属明轮,此后即续造暗轮,将来渐推渐精,即二十余丈之大舰、可伸可缩之烟囱、可高可低之轮轴,或亦可苦思而得之。上年试办以来,臣深恐日久无成,未敢率尔具奏,仰赖朝廷不惜巨款,不责速效,得以从容集事。中国自强之道,或基于此。""我们中国人并不蠢,只要有志气,今后总可以超过洋人的。"曾国藩坚定地说,又问,"这艘船取的什么名字?""还没有名字哩,正等着大人为它命名。"曾国藩站在甲板上,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,凝神良久,说:"就叫它恬吉号吧!取四海波恬、公务安吉之意。你看如何?" "最好!"容闳欢喜地说。
"纯甫,我此去直隶,最令我挂繋的就是上海机器制造总局,它还刚上轨道,并不成熟。在中国建机器制造局,是我曾某人办的一桩破天荒的事,它也可能成功,也可能不成功,说不定今后还会招致众多非议。不过,依老夫之愚见,这个事业非要办成功不可。中国的徐图自强,只能肇基于此。纯甫,我看重你,主要还不是因为你留过洋,与洋人熟悉,而是看重你的能吃苦、性格坚毅。你千万不要辜负我的期望,今后不管有千难万难,你都要把这件事坚持办下去。你尚年轻,今后的日子还长,是可以看到成功的一天的,老夫却不一定看得到了。""曾大人,卑职感大人知遇之恩,也深知此事重大,卑职一定尽力办好。"容闳办机器制造业已经五六年了,先前是满腔赤子之心,恨不得两年三年就把美国英国的全套机器搬到中国来,让国家立即强盛。这些年来,他在办事过程中,深感处处棘手,步步难行,多少次都想甩手不干,但最后还是挺下来了。他本想向曾国藩吐一肚子苦水,听曾国藩这一说,便不敢再讲了,硬着头皮把总督交给的担子担起来。
"纯甫,我知道你有难处。"曾国藩从"尽力办好"四字中,已知容闳的艰难。"老夫活了五十多岁,经事不少,知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。困难之处,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。你拿张纸来,我送你两个字,作为暂时分别的留念。"容闳忙拿出一张随身携带的棉料呈文纸,曾国藩写下两个大字:"患难"。又在旁边写了一行小字:"余将赴直隶,书此二字送纯甫,以志相交于患难之时也。"写罢,亲手把纸递了过去。容闳激动万分,打开从美国带回的牛皮箱,将它珍藏于箱中。后来容闳定居美国,西方友人愿以十万美金买下这幅字,容闳毅然拒绝。这当然是后话了。
曾氏所撰《王船山遗书序》中说:"王船山先生遗书,同治四年十月刻竣,凡三百二十二卷。国藩校阅者:《札记章句》四十九卷,《张子正蒙注》九卷,《读通鉴论》三十卷,《宋论》十五卷,《四书》 《易》《诗》《春秋》诸经稗疏考异十四卷,订正讹脱百七十余事。"又说:"道光十九年,先生裔孙世全始刊刻百五十卷。新化邓显鹤湘皋实主其事,湘潭欧阳兆熊晓晴赞成之。咸丰四年,寇犯湘潭,板毁于火。同治初元,吾弟国荃乃谋重刻,而增益百七十二卷,仍以欧阳君董其役。南汇张文虎啸山、仪征刘毓嵩伯山等分任校雠。庀局于安庆,蒇事于金陵。先生之书,于是粗备。"岳麓书社版《船山全书》的序例一文中说:"同治四年,曾国藩所设金陵书局刻船山经史子集四部著作,计五十六种,二百八十八卷,亦称船山遗书。"又说:"解放后中华书局等所出船山著作,多以金陵本为底本。""本书于所收著作之分类编目,仍循金陵本、太平洋本之旧,依经史子集四部排列。"可见金陵书局所刻的船山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。
第二件是金陵书局的事。船山遗书的印装即将蒇事。道光十九年刻的《书经稗疏》《春秋家说序》因错讹较多,而稿本王家又已不慎被烧,曾国藩便托刘昆在京师文渊阁抄出,前几天也已送到江宁来。他又挤出时间,亲自为船山遗书的刷印作了一篇序,现在都一并交给书局赶紧雕版,不用他操心了。只是还有一大批洋人的译书和国内耆儒的书稿,还在等待着刊刻。曾国藩亲到书局去了一趟,见设备简陋的书局里堆放着一叠叠刻印俱佳的船山遗书,他欣喜地翻阅着,把书凑近鼻子边,贪婪地闻着,觉得油墨喷出的气味真香。陪同一旁的欧阳兆熊笑道:"前人说唐诗可以佐酒,你也真像要把这本书吞吃掉似的!""小岑兄,不瞒你说,我现在最大的心愿,便是摒去一切世事,学当年李邺侯那样,到深山老林里去筑一间茅屋,读尽天下书。"曾国藩说,那神情极为虔诚。
"那真是一种绝大享受,可惜你没有这个福分。"欧阳兆熊大笑,曾国藩也笑了。
离开书局时,曾国藩拉着老友的手,语重心长地说:"船山公的书印得差不多了,这是一大工程,你我都实现了夙愿。其它存局的译稿也都要刻印出来。洋人机巧之心,造炮制船的奥妙都在这些书里,要想使中国富强起来,就非要读这些书不可。至于那些耆儒们的著作,也是一生心血所在。他们大多清贫,无力付梓,我们不印,他们将抱恨终生,学术成果也就会湮灭,所以也得刻印出来。马榖山若是不支持,你就写信给我,我给你汇银子来。"欧阳兆熊感动地说:"涤生,我和你的心是相通的。你才大,干大事,我力小,办小事,总之都要为世人做有益之事。你放心去直隶吧,我之余生便在此书局了。只要有我在,金陵书局就不会关门,马榖山不给钱,我卖田产店铺也要把存局的这批书稿刻印出来!"两双已变苍老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!
从书局回到衙门不久,赵烈文便引着一个汉子进门来。那汉子挑着两只大木箱。
"大人,欧阳先生给你送了一担礼物。"赵烈文笑嘻嘻地说。
"哪个欧阳先生?"曾国藩皱起眉头说,"你叫他挑回去,什么礼我都不收!""还有哪个欧阳先生,就是书局的小岑老丈呀!"赵烈文边说,边擅自叫那汉子放下担子。
"他送我什么礼物?我刚从他那里来。"曾国藩疑惑不解。
那汉子拿袖子抹了抹脸上的汗,说:"大人刚走,欧阳先生便说,你们看我现在呆成什么样子了,曾大人奉调直隶,一走几千里,今后捎带东西十分不便,船山公的遗书就差两本没完工了,我们何不把先印好的送他一套呢!大家都说应该。于是就装满了两箱子,派我送来。"说着打开木箱,露出叠得整整齐齐的几十函书来。曾国藩满面笑容地说:"好,好!这个礼物我收下。你辛苦了,到大厨房里吃过饭再走。"那汉子出门后,赵烈文帮助曾国藩将书一函一函地拿出来,放到书桌上,几乎把整个书案摆满了。
"船山先生处饥寒交迫之境地,孜孜不倦,写出这多好书来,真正不容易呀!"曾国藩望着眼前的书感叹起来。
赵烈文顺手翻着《读通鉴论》。这本书在书局刻印过程中,他便零零星星地借来读过一遍,十分佩服船山的见事高明、议论深刻。此时看着这部被装订成十大本的五十余万言巨著,真是爱不释手,心里油然生出一股对船山的由衷崇拜。"大人,船山公议论戛戛独造,破自古悠谬之谈。卑职想,若使其得位乘时,必将大有康济之效。""不见得。"曾国藩轻轻地摇了摇头。
"为何?"赵烈文颇感意外。他深知曾国藩一向尊崇王夫之,但为什么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呢?
"船山之学确实宏深精至,但有的则嫌偏刻。比如对人的评价,求全责备的多,宽容体谅的少。若让船山处置国事,天下则无可用之人了。"曾国藩离开座位,在书案前走了几步后又说,"作文与做官并不是一回事。作文以见深识闳为佳,立论即使尖刻、偏颇点亦无妨,因为不至于伤害到某一个人,也不去指望它立即收到实效,只要自圆其说,便是理论,运笔为斤,自成大匠。做官则不同,世事纷繁,人心不一,官场复杂,尤为微妙,识见固要闳深,行事更需委婉,曲曲折折,迂回而进,当行则行,当止则止,万不可逞才使气,只求一时痛快。历来有文坛上之泰山北斗,官场上却毫无建树,甚至一败涂地者,盖因不识此中差别耳!"赵烈文不断点头称是。过一会,曾国藩感慨地说:"世上之人,其聪明才力相差都不太远,此暗则彼明,此长则彼短,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。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,天亦不能为贤主更生异人。""大哉,宰相之论也!"赵烈文不由得高声赞叹。
"惠甫,你怎么可以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呀!"曾国藩哈哈大笑起来,心情十分快活。
"卑职跟随大人多年,素日里听大人谈经谈史谈人物,所获甚多。有时想,若是把大人这些谈话都整理出来,刻印成书,必然对世人大有启发。"赵烈文真挚地说,他其实已悄悄地这样做了。每次和曾国藩谈话之后,他就赶紧记在当天的日记上,尽量做到不漏一句,不走一丝样,把它们原原本本地留在纸上。曾国藩多次和他谈"静"的意义。从春... -->>
两江治内的大小政事,曾国藩都可以移交给马新贻,惟有两件事他放心不下,要亲自交代一番。
第一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事,他拟亲赴上海一行。容闳得到消息,自己驾驶新制的火轮船由沪赴宁来了。曾国藩十分高兴。他兴致勃勃地登船观赏,并命容闳向采石矶开去。容闳开足马力,船在江面飞也似的前进,近两百里水路,不到两个时辰便到了。曾国藩坐在船舱里,颇有点意气风发之感。到了采石矶后,容闳又掉过船头,开回江宁。因为是下水,更快,一个半时辰便回到下关码头。曾国藩兴奋地说:"纯甫,这艘船比起安庆内军械所造的黄鹄号又要强多了,简直与洋人的船不相上下。"容闳说:"与前些年洋人的船相比,速度是差不多了,但洋人这两年造的船又快多了。洋人的东西日新月异,学不胜学。"同治七年九月初二日,曾氏上《奏陈新造轮船及上海机器局筹办情形折》,折中说:"窃中国试造轮船之议,臣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复奏购买船炮折内即有此说。同治元、二年间驻扎安庆,设局试造洋器,全用汉人,未雇洋匠。虽造成一小轮船,而行驶迟钝,不甚得法。二年冬间,派令候补同知容闳出洋购买机器,渐有扩充之意。湖广督臣李鸿章自初任苏抚,即留心外洋军械。维时,丁日昌在上海道任内,彼此讲求御侮之策,制器之方。四年五月,适容闳所购之器亦于是时运到,归并一局o""本年闰四月间,臣赴上海察看,已有端绪。七月初旬,第一号工竣,臣命名曰恬吉轮船,意取四海波恬厂务安吉也。其气炉、船壳两项,均系厂中自造。机器则购买旧者,修整参用。船身长十八丈五尺,阔二丈七尺二寸。先在吴淞口外试行,由铜沙直出大洋至浙江舟山而旋,复于八月十三日驶至金陵。臣亲自登舟试行至采石矶。每一时上水行七十余里,下水行一百二十余里,尚属坚致灵便,可以涉历重洋。原拟造四号,今第一号系属明轮,此后即续造暗轮,将来渐推渐精,即二十余丈之大舰、可伸可缩之烟囱、可高可低之轮轴,或亦可苦思而得之。上年试办以来,臣深恐日久无成,未敢率尔具奏,仰赖朝廷不惜巨款,不责速效,得以从容集事。中国自强之道,或基于此。""我们中国人并不蠢,只要有志气,今后总可以超过洋人的。"曾国藩坚定地说,又问,"这艘船取的什么名字?""还没有名字哩,正等着大人为它命名。"曾国藩站在甲板上,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,凝神良久,说:"就叫它恬吉号吧!取四海波恬、公务安吉之意。你看如何?" "最好!"容闳欢喜地说。
"纯甫,我此去直隶,最令我挂繋的就是上海机器制造总局,它还刚上轨道,并不成熟。在中国建机器制造局,是我曾某人办的一桩破天荒的事,它也可能成功,也可能不成功,说不定今后还会招致众多非议。不过,依老夫之愚见,这个事业非要办成功不可。中国的徐图自强,只能肇基于此。纯甫,我看重你,主要还不是因为你留过洋,与洋人熟悉,而是看重你的能吃苦、性格坚毅。你千万不要辜负我的期望,今后不管有千难万难,你都要把这件事坚持办下去。你尚年轻,今后的日子还长,是可以看到成功的一天的,老夫却不一定看得到了。""曾大人,卑职感大人知遇之恩,也深知此事重大,卑职一定尽力办好。"容闳办机器制造业已经五六年了,先前是满腔赤子之心,恨不得两年三年就把美国英国的全套机器搬到中国来,让国家立即强盛。这些年来,他在办事过程中,深感处处棘手,步步难行,多少次都想甩手不干,但最后还是挺下来了。他本想向曾国藩吐一肚子苦水,听曾国藩这一说,便不敢再讲了,硬着头皮把总督交给的担子担起来。
"纯甫,我知道你有难处。"曾国藩从"尽力办好"四字中,已知容闳的艰难。"老夫活了五十多岁,经事不少,知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。困难之处,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。你拿张纸来,我送你两个字,作为暂时分别的留念。"容闳忙拿出一张随身携带的棉料呈文纸,曾国藩写下两个大字:"患难"。又在旁边写了一行小字:"余将赴直隶,书此二字送纯甫,以志相交于患难之时也。"写罢,亲手把纸递了过去。容闳激动万分,打开从美国带回的牛皮箱,将它珍藏于箱中。后来容闳定居美国,西方友人愿以十万美金买下这幅字,容闳毅然拒绝。这当然是后话了。
曾氏所撰《王船山遗书序》中说:"王船山先生遗书,同治四年十月刻竣,凡三百二十二卷。国藩校阅者:《札记章句》四十九卷,《张子正蒙注》九卷,《读通鉴论》三十卷,《宋论》十五卷,《四书》 《易》《诗》《春秋》诸经稗疏考异十四卷,订正讹脱百七十余事。"又说:"道光十九年,先生裔孙世全始刊刻百五十卷。新化邓显鹤湘皋实主其事,湘潭欧阳兆熊晓晴赞成之。咸丰四年,寇犯湘潭,板毁于火。同治初元,吾弟国荃乃谋重刻,而增益百七十二卷,仍以欧阳君董其役。南汇张文虎啸山、仪征刘毓嵩伯山等分任校雠。庀局于安庆,蒇事于金陵。先生之书,于是粗备。"岳麓书社版《船山全书》的序例一文中说:"同治四年,曾国藩所设金陵书局刻船山经史子集四部著作,计五十六种,二百八十八卷,亦称船山遗书。"又说:"解放后中华书局等所出船山著作,多以金陵本为底本。""本书于所收著作之分类编目,仍循金陵本、太平洋本之旧,依经史子集四部排列。"可见金陵书局所刻的船山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。
第二件是金陵书局的事。船山遗书的印装即将蒇事。道光十九年刻的《书经稗疏》《春秋家说序》因错讹较多,而稿本王家又已不慎被烧,曾国藩便托刘昆在京师文渊阁抄出,前几天也已送到江宁来。他又挤出时间,亲自为船山遗书的刷印作了一篇序,现在都一并交给书局赶紧雕版,不用他操心了。只是还有一大批洋人的译书和国内耆儒的书稿,还在等待着刊刻。曾国藩亲到书局去了一趟,见设备简陋的书局里堆放着一叠叠刻印俱佳的船山遗书,他欣喜地翻阅着,把书凑近鼻子边,贪婪地闻着,觉得油墨喷出的气味真香。陪同一旁的欧阳兆熊笑道:"前人说唐诗可以佐酒,你也真像要把这本书吞吃掉似的!""小岑兄,不瞒你说,我现在最大的心愿,便是摒去一切世事,学当年李邺侯那样,到深山老林里去筑一间茅屋,读尽天下书。"曾国藩说,那神情极为虔诚。
"那真是一种绝大享受,可惜你没有这个福分。"欧阳兆熊大笑,曾国藩也笑了。
离开书局时,曾国藩拉着老友的手,语重心长地说:"船山公的书印得差不多了,这是一大工程,你我都实现了夙愿。其它存局的译稿也都要刻印出来。洋人机巧之心,造炮制船的奥妙都在这些书里,要想使中国富强起来,就非要读这些书不可。至于那些耆儒们的著作,也是一生心血所在。他们大多清贫,无力付梓,我们不印,他们将抱恨终生,学术成果也就会湮灭,所以也得刻印出来。马榖山若是不支持,你就写信给我,我给你汇银子来。"欧阳兆熊感动地说:"涤生,我和你的心是相通的。你才大,干大事,我力小,办小事,总之都要为世人做有益之事。你放心去直隶吧,我之余生便在此书局了。只要有我在,金陵书局就不会关门,马榖山不给钱,我卖田产店铺也要把存局的这批书稿刻印出来!"两双已变苍老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!
从书局回到衙门不久,赵烈文便引着一个汉子进门来。那汉子挑着两只大木箱。
"大人,欧阳先生给你送了一担礼物。"赵烈文笑嘻嘻地说。
"哪个欧阳先生?"曾国藩皱起眉头说,"你叫他挑回去,什么礼我都不收!""还有哪个欧阳先生,就是书局的小岑老丈呀!"赵烈文边说,边擅自叫那汉子放下担子。
"他送我什么礼物?我刚从他那里来。"曾国藩疑惑不解。
那汉子拿袖子抹了抹脸上的汗,说:"大人刚走,欧阳先生便说,你们看我现在呆成什么样子了,曾大人奉调直隶,一走几千里,今后捎带东西十分不便,船山公的遗书就差两本没完工了,我们何不把先印好的送他一套呢!大家都说应该。于是就装满了两箱子,派我送来。"说着打开木箱,露出叠得整整齐齐的几十函书来。曾国藩满面笑容地说:"好,好!这个礼物我收下。你辛苦了,到大厨房里吃过饭再走。"那汉子出门后,赵烈文帮助曾国藩将书一函一函地拿出来,放到书桌上,几乎把整个书案摆满了。
"船山先生处饥寒交迫之境地,孜孜不倦,写出这多好书来,真正不容易呀!"曾国藩望着眼前的书感叹起来。
赵烈文顺手翻着《读通鉴论》。这本书在书局刻印过程中,他便零零星星地借来读过一遍,十分佩服船山的见事高明、议论深刻。此时看着这部被装订成十大本的五十余万言巨著,真是爱不释手,心里油然生出一股对船山的由衷崇拜。"大人,船山公议论戛戛独造,破自古悠谬之谈。卑职想,若使其得位乘时,必将大有康济之效。""不见得。"曾国藩轻轻地摇了摇头。
"为何?"赵烈文颇感意外。他深知曾国藩一向尊崇王夫之,但为什么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呢?
"船山之学确实宏深精至,但有的则嫌偏刻。比如对人的评价,求全责备的多,宽容体谅的少。若让船山处置国事,天下则无可用之人了。"曾国藩离开座位,在书案前走了几步后又说,"作文与做官并不是一回事。作文以见深识闳为佳,立论即使尖刻、偏颇点亦无妨,因为不至于伤害到某一个人,也不去指望它立即收到实效,只要自圆其说,便是理论,运笔为斤,自成大匠。做官则不同,世事纷繁,人心不一,官场复杂,尤为微妙,识见固要闳深,行事更需委婉,曲曲折折,迂回而进,当行则行,当止则止,万不可逞才使气,只求一时痛快。历来有文坛上之泰山北斗,官场上却毫无建树,甚至一败涂地者,盖因不识此中差别耳!"赵烈文不断点头称是。过一会,曾国藩感慨地说:"世上之人,其聪明才力相差都不太远,此暗则彼明,此长则彼短,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。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,天亦不能为贤主更生异人。""大哉,宰相之论也!"赵烈文不由得高声赞叹。
"惠甫,你怎么可以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呀!"曾国藩哈哈大笑起来,心情十分快活。
"卑职跟随大人多年,素日里听大人谈经谈史谈人物,所获甚多。有时想,若是把大人这些谈话都整理出来,刻印成书,必然对世人大有启发。"赵烈文真挚地说,他其实已悄悄地这样做了。每次和曾国藩谈话之后,他就赶紧记在当天的日记上,尽量做到不漏一句,不走一丝样,把它们原原本本地留在纸上。曾国藩多次和他谈"静"的意义。从春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