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www.biqubao.net,新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实在是罕见。苏轼说他身世可悯,可是见解与气质,皆是人所不能及。既然依例这个石越不能参加科举,那就为他开个特科吧。王卿以为如何呢?”皇帝说这番话,显是苏轼把石越的身世都和他说了。
王安石没来由的感到一阵的不痛快,不过司马光虽然和自己政见不合,他心里还是知道自己这个老友是挺有知人之明的,既然连老友也举荐这个石越,自己本意也是想举荐的,那也没必要反对吧。只是他骄傲的个性让他耻居人后,当下淡淡说道:“臣无异议。”不过袖子里那份表章,他已经决定扔到垃圾堆里去了。
此时君臣二人还有更要的事情要谈,三月份在进士科上新党和旧党的明争暗斗并不是偶然的,也不是孤立的事情,而是忠实的反映了朝政的现实。以御史中丞吕公著为首,监察御史里行程颢、张戬,右正言李常、孙觉等一批台谏官员屡次上书,极言新法之失,其中颇有言辞激烈之处。虽然王安石现在只是参知政事,副宰相,但是实际上政事堂的事务已经以他为主,而新法更是他主持的,这次弹劾根本就是针对他王安石而来。只是御史中丞骂宰相,就算是当面弹劾,宰相也只能谢罪而已,这已是宋朝的惯例,因此王安石也无可奈何,这件事只能交给皇帝处理了。
自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以来,反对之声不绝于耳,去年王安石便用“征诛”之术,把一批敢为仗马之鸣的官员给贬出朝廷了,没想到没几天,这反对的声音又来了,看样子不把御史台给控制住,始终是不行的。王安石暗自想道。这样一批一批御史的贬,好说不好听呀。不过御史的任命权,始终在皇帝手中……想到这些烦心的事情,王安石已经没有什么时间去想石越了。
※※※
当宣诏的使者来到桑府的时候,把桑家上上下下都吓了一跳,虽然苏轼事先知会了石越一声,但是石越却当做没听见,根本没往心里去的样子。此时使者真的来了,连忙草草在院子里设了香案,跪听接旨。
听到宣诏使者好不容易念完那一段骈四骊六的东西,石越若不是事先听苏轼说过,绝不会听懂这诏书是让自己去试博学鸿儒特科的。真不明白那几个写诏书的人这么麻烦做什么?
使者念完之后,便等着石越领旨谢恩,然后自己好讨喜钱。不料等了半天,石越一点动静都没有,他把一直盯着天空的眼神向地下看去,石越早就不见了。当时使者就知道不对了,上个月司马光不接诏,害得那个宣诏的仁兄跑了九次,现在这一位看样子又是不打算接诏了。使者无可奈何的左盯盯右看看,看到桑俞楚年纪最大,便冲他说道:“这位,快去叫石公子出来领旨吧。咱家好回去邀差。”
桑俞楚也不知道石越打的什么主意,去也不是,不去也不是,心里一计较,朝管家桑来福使了个眼色,来福便拿了一贯钱过来,桑俞楚悄悄塞到使者手里。那宣诏使者拿手一捏,知道有一贯左右呢,说话便客气了几分。只说道:“就盼石公子别让咱家为难。”其实石越就算不奉诏,他也奈何不得。
没多久石越出来了,他走过来把手里一片折纸递给使者,跪下说道:“草民石越,劫后余生,无父无母,不祥之身,实在无意于功名,还请使者转告皇上,请皇上恕臣不恭之罪。”因说到自己的伤心之处,免不得就有几分哽咽。
使者也不敢为难,只说道:“如此咱家便回去邀旨,只是以石公子的大才,只怕还会有恩旨下的。”说罢便告辞而去。
才把使者送出大门,唐棣劈头就问道:“子明,博学鸿儒科呀?多少人求之不得,若举此科,便直接入馆阁,为何竟要拒绝呢?”当时当官的人,对于升官升得快慢,并不很在乎,而凡是能登台阁,升禁从的,官场上便引以为荣。这是北宋一代的政治现实,而一般试特科的,如贤良方正、博学鸿儒之类,一旦通过,就肯定有馆阁的美差等着,这些职位只领工资不要做事,而且经常可以见到皇帝,参赞机要,如果外放,至少也是一郡太守。真是前途无量的地方,石越竟然一口拒绝。难怪便是唐棣这样的人也有点想不通。
石越也不好解释自己的想法,只叹了口气,说道:“功名余事,富贵等闲,我竟是把这些事都看淡了。”
李敦敏本来是以为石越是效法古人,欲迎还拒,故意推辞,但是这时候见石越说话神情间有一种淡淡的落拓与伤心,心里暗叫一声“惭愧”,以为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。心里就寻思着怎生想个法子替石越开解开解,得让他振作起来才行呀。
过得两天,眼见天气渐渐回暖,地上的小草开始变绿,树枝抽出新芽,鸟类也一天天多了起来,春天的气息一日浓似一日。这也是那些文人墨客呼朋唤友,携妓踏青,聚酒高会的好季节。唐棣几个人一起商议,便决定去城东北的五丈河边上踏青,石越一直忙东忙西,其实连开封城也不过是走了潘楼街到大相国寺这一段,最远就是去了几次城西的开封府,因此也想着出去走走,六个人租了三辆马车,带了几个书僮和几坛酒菜,浩浩荡荡往从东边新曹门出城去了。
实在是罕见。苏轼说他身世可悯,可是见解与气质,皆是人所不能及。既然依例这个石越不能参加科举,那就为他开个特科吧。王卿以为如何呢?”皇帝说这番话,显是苏轼把石越的身世都和他说了。
王安石没来由的感到一阵的不痛快,不过司马光虽然和自己政见不合,他心里还是知道自己这个老友是挺有知人之明的,既然连老友也举荐这个石越,自己本意也是想举荐的,那也没必要反对吧。只是他骄傲的个性让他耻居人后,当下淡淡说道:“臣无异议。”不过袖子里那份表章,他已经决定扔到垃圾堆里去了。
此时君臣二人还有更要的事情要谈,三月份在进士科上新党和旧党的明争暗斗并不是偶然的,也不是孤立的事情,而是忠实的反映了朝政的现实。以御史中丞吕公著为首,监察御史里行程颢、张戬,右正言李常、孙觉等一批台谏官员屡次上书,极言新法之失,其中颇有言辞激烈之处。虽然王安石现在只是参知政事,副宰相,但是实际上政事堂的事务已经以他为主,而新法更是他主持的,这次弹劾根本就是针对他王安石而来。只是御史中丞骂宰相,就算是当面弹劾,宰相也只能谢罪而已,这已是宋朝的惯例,因此王安石也无可奈何,这件事只能交给皇帝处理了。
自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以来,反对之声不绝于耳,去年王安石便用“征诛”之术,把一批敢为仗马之鸣的官员给贬出朝廷了,没想到没几天,这反对的声音又来了,看样子不把御史台给控制住,始终是不行的。王安石暗自想道。这样一批一批御史的贬,好说不好听呀。不过御史的任命权,始终在皇帝手中……想到这些烦心的事情,王安石已经没有什么时间去想石越了。
※※※
当宣诏的使者来到桑府的时候,把桑家上上下下都吓了一跳,虽然苏轼事先知会了石越一声,但是石越却当做没听见,根本没往心里去的样子。此时使者真的来了,连忙草草在院子里设了香案,跪听接旨。
听到宣诏使者好不容易念完那一段骈四骊六的东西,石越若不是事先听苏轼说过,绝不会听懂这诏书是让自己去试博学鸿儒特科的。真不明白那几个写诏书的人这么麻烦做什么?
使者念完之后,便等着石越领旨谢恩,然后自己好讨喜钱。不料等了半天,石越一点动静都没有,他把一直盯着天空的眼神向地下看去,石越早就不见了。当时使者就知道不对了,上个月司马光不接诏,害得那个宣诏的仁兄跑了九次,现在这一位看样子又是不打算接诏了。使者无可奈何的左盯盯右看看,看到桑俞楚年纪最大,便冲他说道:“这位,快去叫石公子出来领旨吧。咱家好回去邀差。”
桑俞楚也不知道石越打的什么主意,去也不是,不去也不是,心里一计较,朝管家桑来福使了个眼色,来福便拿了一贯钱过来,桑俞楚悄悄塞到使者手里。那宣诏使者拿手一捏,知道有一贯左右呢,说话便客气了几分。只说道:“就盼石公子别让咱家为难。”其实石越就算不奉诏,他也奈何不得。
没多久石越出来了,他走过来把手里一片折纸递给使者,跪下说道:“草民石越,劫后余生,无父无母,不祥之身,实在无意于功名,还请使者转告皇上,请皇上恕臣不恭之罪。”因说到自己的伤心之处,免不得就有几分哽咽。
使者也不敢为难,只说道:“如此咱家便回去邀旨,只是以石公子的大才,只怕还会有恩旨下的。”说罢便告辞而去。
才把使者送出大门,唐棣劈头就问道:“子明,博学鸿儒科呀?多少人求之不得,若举此科,便直接入馆阁,为何竟要拒绝呢?”当时当官的人,对于升官升得快慢,并不很在乎,而凡是能登台阁,升禁从的,官场上便引以为荣。这是北宋一代的政治现实,而一般试特科的,如贤良方正、博学鸿儒之类,一旦通过,就肯定有馆阁的美差等着,这些职位只领工资不要做事,而且经常可以见到皇帝,参赞机要,如果外放,至少也是一郡太守。真是前途无量的地方,石越竟然一口拒绝。难怪便是唐棣这样的人也有点想不通。
石越也不好解释自己的想法,只叹了口气,说道:“功名余事,富贵等闲,我竟是把这些事都看淡了。”
李敦敏本来是以为石越是效法古人,欲迎还拒,故意推辞,但是这时候见石越说话神情间有一种淡淡的落拓与伤心,心里暗叫一声“惭愧”,以为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。心里就寻思着怎生想个法子替石越开解开解,得让他振作起来才行呀。
过得两天,眼见天气渐渐回暖,地上的小草开始变绿,树枝抽出新芽,鸟类也一天天多了起来,春天的气息一日浓似一日。这也是那些文人墨客呼朋唤友,携妓踏青,聚酒高会的好季节。唐棣几个人一起商议,便决定去城东北的五丈河边上踏青,石越一直忙东忙西,其实连开封城也不过是走了潘楼街到大相国寺这一段,最远就是去了几次城西的开封府,因此也想着出去走走,六个人租了三辆马车,带了几个书僮和几坛酒菜,浩浩荡荡往从东边新曹门出城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