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www.biqubao.net,大宋小县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阴雨连绵数日后,这一日突放晴,秋高气爽的,清河两岸莺莺啼啼,这县城的公子哥儿和小姐,还有那大户人家少妇家眷,都描眉画眼,带上小厮丫鬟一干童仆,挑着食盒,往那清河两岸来看秋色。
东闾珏早按捺不住这每年初秋时节郊游的乐事,一大早起来就缠着大娘要出门去。大娘再三不应,是怕这姑娘大了,那郊游玩耍的虽士子居多,也少不了有些浮浪子弟来撩拨。东闾珏见大娘不肯,就去央求二娘。二娘也有些心思,就去告大娘,前两日自个做了一个梦,梦里见一条蛇行,今日想去那清河边东狱庙给送子娘娘供些香烛,正好让珏儿一起随行。那大娘知李雎儿进了门后,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今日去烧几柱香,也无不可,就允她二人。
两人带上贴身丫鬟、养娘,上两顶轿子就出了城,到得清河岸边就下轿步行,只见一路游人如织,甚是热闹。尤是那初秋时节,沿河两岸枝叶繁茂,有些变化。这二人久未出门,少不得惊喜连连。东闾珏和李雎儿一个二八佳人,一个婷婷袅袅的少妇,都是一番花容月貌,少不得路人侧目。也有私下打听这谁家姑娘小姐,青春几何的。一些浮浪子弟见她一群人中轿夫壮妇跟随,心里难耐,但也不敢上前造次撩拨。
一行人沿路且行且看,一二个时辰后就有些乏了,李雎儿就指那边坡上一四处清静的凉亭,要歇息一阵。两人就在亭子里坐定,丫鬟摆上蔬果,一旁筛酒。两人一边饮酒一边看那景致,好不欢喜。李雎儿一向示好东闾珏,就有意敬她,两人推杯换盏的饮了不少。少顷,东闾珏就有些醉意。至半酣时李雎儿突惊觉,忙不迭就起身要去那东狱庙烧香,临行交待东闾珏的贴身丫鬟迎儿和养娘看顾好小姐,一会就回来。
李雎儿上轿走后,那酒被风一吹,东闾珏就有些寒意,迎儿忙将大氅给小姐披上,小姐就靠着亭子打盹。
这秋游人群,是看人看景,公子小姐互相看些心里说不出的名堂,看到有那可意的,就留心打听,好让家长请媒上门,成就姻缘。姻缘原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但全靠父母做主,自是少了许多滋味。这些个公子哥儿是那儿人多就往那里凑,也有那摩肩挨背的浮浪子弟,在人群中梭巡,专挑俊俏的妇人,前脚后脚的兜转。
正此时,突有人遥指那树梢上大叫,“看仙人下凡啦!”人群都看那云层下,不觉惊呼起来。只见远处天际,飘飘渺渺的有三个仙人的影子,踩着祥云飞过来。虽是隔得远,但仙人头身和服饰均可见轮廓,只觉仙风习习,祥瑞无限。有人就指猜那是太上老君、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,也有人说那是一个仙人带的两个童子……都被那气象所迷。
正在凉亭的东闾府轿夫和养娘,听下面行人大声惊呼时,也由不得伸首张望,只是那亭子周围的树木遮挡一时不得见,就纷纷往那大路上去,果然看得真切。那迎儿原本也想跟下去,又怕小姐一个人孤单,就不敢出亭子,自在亭子里张望一番。
人声鼎沸一阵,正津津乐道间,突有人就叫道:“啊呀,那不过是纸鸢尔。”众人再细看,就看出正是纸鸢高挂,只是做得精巧逼真,远处飞时看不出细部,又迎着逆光,才有此令人捧腹的笑话。
众人都自哂笑后,各自散开。东闾府几个轿夫养娘也回到亭子,却见迎儿目瞪口呆坐在亭子中间,不见了小姐踪影。忙问那迎儿,迎儿一声大哭,指着那亭子大柱,只见一把匕首正插了一张信纸在上边。
一轿夫取下信纸,见歪歪扭扭的上书几个字:“休得报官。”把一干人惊骇住,知有强人来过,小姐是被那强人所掳走。再问迎儿,说是适才跳出两个蒙面人,用麻袋把小姐一兜,扛着上肩就奔后面的荒岭而去了。众人知此事脱不了干系,忙四散往荒岭后搜寻,哪有什么踪迹,终因怕那强人,不敢追远,又都回到亭子。此时李雎儿正回转来,一听出了这样的大事,冷汗直冒,忙叫一干人速速回府,找老爷大娘商议。
而这一日,梁玉喜被大管家差遣,正往大娘娘家阳谷县送信去。早上,大娘写下信后,府上小厮都跟老爷出门了,只有梁玉喜在后院打杂,大娘就叫杜子辛安排梁玉喜的差事。她知道几个小厮中,只有梁玉喜到过她娘家,路上行脚也快当一些。
梁玉喜寻了一条捷径,虽是荒僻,但走得快不少。一路上走得有些饥渴,看见前面一个残破的土地庙,就进去寻水喝。这土地庙虽残破不堪,应有些过路的客商、贩夫走卒和叫花子来歇息过,那井里也都是些净水。梁玉喜就拿出包袱里几个炊饼,坐在后院的井边吃喝起来。吃喝完,梁玉喜看那干草垛还干净,就躺在那里想些心事。
正想得恍惚间,突地听到前面庙门吱呀一声,有人进来。梁玉喜再仔细听,都是蹑手蹑脚的在走,不像寻常人,他不觉有些警醒。他忙把干草扯了些盖在水渍上,躲进干草垛里些,仔细听那都是些什么人。
也是无巧不成书,这进来的两人,正是掳走东闾府千金东闾珏的强人。两人在那荒僻小路奔走,一刻也不敢停留,大白天扛个麻袋,生怕被人看见过问。也是走得又困又乏,好不容易看见这个小庙,就想进来歇个脚。进得庙来,小心搜寻后,见四下无人,才放心下来。
两人也来到后院,梁玉喜躲在草垛里看得真,只见他二人,一胖一瘦,一高一矮,头上缠巾,青衣短裳都扎了袖口和裤腿,穿的是多耳麻鞋,面刺金印,不是一般人。梁玉喜就寻思这两人的神色,不像那村野农夫和贩夫走卒面色从容,一味的东张西望,还有些惊惶。
那高胖者将麻袋放下后,自喘息了一阵,那矮瘦的坐一边道“天色尚早,我们自躲这里,待天色暗下来,再前行如何?”那高胖者骂道:“大爷扛了这一路,甚是疲... -->>
阴雨连绵数日后,这一日突放晴,秋高气爽的,清河两岸莺莺啼啼,这县城的公子哥儿和小姐,还有那大户人家少妇家眷,都描眉画眼,带上小厮丫鬟一干童仆,挑着食盒,往那清河两岸来看秋色。
东闾珏早按捺不住这每年初秋时节郊游的乐事,一大早起来就缠着大娘要出门去。大娘再三不应,是怕这姑娘大了,那郊游玩耍的虽士子居多,也少不了有些浮浪子弟来撩拨。东闾珏见大娘不肯,就去央求二娘。二娘也有些心思,就去告大娘,前两日自个做了一个梦,梦里见一条蛇行,今日想去那清河边东狱庙给送子娘娘供些香烛,正好让珏儿一起随行。那大娘知李雎儿进了门后,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今日去烧几柱香,也无不可,就允她二人。
两人带上贴身丫鬟、养娘,上两顶轿子就出了城,到得清河岸边就下轿步行,只见一路游人如织,甚是热闹。尤是那初秋时节,沿河两岸枝叶繁茂,有些变化。这二人久未出门,少不得惊喜连连。东闾珏和李雎儿一个二八佳人,一个婷婷袅袅的少妇,都是一番花容月貌,少不得路人侧目。也有私下打听这谁家姑娘小姐,青春几何的。一些浮浪子弟见她一群人中轿夫壮妇跟随,心里难耐,但也不敢上前造次撩拨。
一行人沿路且行且看,一二个时辰后就有些乏了,李雎儿就指那边坡上一四处清静的凉亭,要歇息一阵。两人就在亭子里坐定,丫鬟摆上蔬果,一旁筛酒。两人一边饮酒一边看那景致,好不欢喜。李雎儿一向示好东闾珏,就有意敬她,两人推杯换盏的饮了不少。少顷,东闾珏就有些醉意。至半酣时李雎儿突惊觉,忙不迭就起身要去那东狱庙烧香,临行交待东闾珏的贴身丫鬟迎儿和养娘看顾好小姐,一会就回来。
李雎儿上轿走后,那酒被风一吹,东闾珏就有些寒意,迎儿忙将大氅给小姐披上,小姐就靠着亭子打盹。
这秋游人群,是看人看景,公子小姐互相看些心里说不出的名堂,看到有那可意的,就留心打听,好让家长请媒上门,成就姻缘。姻缘原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但全靠父母做主,自是少了许多滋味。这些个公子哥儿是那儿人多就往那里凑,也有那摩肩挨背的浮浪子弟,在人群中梭巡,专挑俊俏的妇人,前脚后脚的兜转。
正此时,突有人遥指那树梢上大叫,“看仙人下凡啦!”人群都看那云层下,不觉惊呼起来。只见远处天际,飘飘渺渺的有三个仙人的影子,踩着祥云飞过来。虽是隔得远,但仙人头身和服饰均可见轮廓,只觉仙风习习,祥瑞无限。有人就指猜那是太上老君、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,也有人说那是一个仙人带的两个童子……都被那气象所迷。
正在凉亭的东闾府轿夫和养娘,听下面行人大声惊呼时,也由不得伸首张望,只是那亭子周围的树木遮挡一时不得见,就纷纷往那大路上去,果然看得真切。那迎儿原本也想跟下去,又怕小姐一个人孤单,就不敢出亭子,自在亭子里张望一番。
人声鼎沸一阵,正津津乐道间,突有人就叫道:“啊呀,那不过是纸鸢尔。”众人再细看,就看出正是纸鸢高挂,只是做得精巧逼真,远处飞时看不出细部,又迎着逆光,才有此令人捧腹的笑话。
众人都自哂笑后,各自散开。东闾府几个轿夫养娘也回到亭子,却见迎儿目瞪口呆坐在亭子中间,不见了小姐踪影。忙问那迎儿,迎儿一声大哭,指着那亭子大柱,只见一把匕首正插了一张信纸在上边。
一轿夫取下信纸,见歪歪扭扭的上书几个字:“休得报官。”把一干人惊骇住,知有强人来过,小姐是被那强人所掳走。再问迎儿,说是适才跳出两个蒙面人,用麻袋把小姐一兜,扛着上肩就奔后面的荒岭而去了。众人知此事脱不了干系,忙四散往荒岭后搜寻,哪有什么踪迹,终因怕那强人,不敢追远,又都回到亭子。此时李雎儿正回转来,一听出了这样的大事,冷汗直冒,忙叫一干人速速回府,找老爷大娘商议。
而这一日,梁玉喜被大管家差遣,正往大娘娘家阳谷县送信去。早上,大娘写下信后,府上小厮都跟老爷出门了,只有梁玉喜在后院打杂,大娘就叫杜子辛安排梁玉喜的差事。她知道几个小厮中,只有梁玉喜到过她娘家,路上行脚也快当一些。
梁玉喜寻了一条捷径,虽是荒僻,但走得快不少。一路上走得有些饥渴,看见前面一个残破的土地庙,就进去寻水喝。这土地庙虽残破不堪,应有些过路的客商、贩夫走卒和叫花子来歇息过,那井里也都是些净水。梁玉喜就拿出包袱里几个炊饼,坐在后院的井边吃喝起来。吃喝完,梁玉喜看那干草垛还干净,就躺在那里想些心事。
正想得恍惚间,突地听到前面庙门吱呀一声,有人进来。梁玉喜再仔细听,都是蹑手蹑脚的在走,不像寻常人,他不觉有些警醒。他忙把干草扯了些盖在水渍上,躲进干草垛里些,仔细听那都是些什么人。
也是无巧不成书,这进来的两人,正是掳走东闾府千金东闾珏的强人。两人在那荒僻小路奔走,一刻也不敢停留,大白天扛个麻袋,生怕被人看见过问。也是走得又困又乏,好不容易看见这个小庙,就想进来歇个脚。进得庙来,小心搜寻后,见四下无人,才放心下来。
两人也来到后院,梁玉喜躲在草垛里看得真,只见他二人,一胖一瘦,一高一矮,头上缠巾,青衣短裳都扎了袖口和裤腿,穿的是多耳麻鞋,面刺金印,不是一般人。梁玉喜就寻思这两人的神色,不像那村野农夫和贩夫走卒面色从容,一味的东张西望,还有些惊惶。
那高胖者将麻袋放下后,自喘息了一阵,那矮瘦的坐一边道“天色尚早,我们自躲这里,待天色暗下来,再前行如何?”那高胖者骂道:“大爷扛了这一路,甚是疲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